文章導讀:
菊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,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,在花卉史上有著舉足經重的意義。菊花現在常被用在葬禮上,表達對逝者的哀悼之意。那麼,菊花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呢?它是怎樣成為人們眼中的墓地之花的?
菊花在古代的寓意
早在東周,即有「九月榮菊」的記載,而我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是以菊自比第一人,他在離騷中揮墨,形容自己「夕餐秋菊之落英」,且「寧可抱香枝上老,不隨黃葉舞東風」。而真正菊文化的創始人是晉代陶淵明,這位「菊友」與菊花朝夕相伴以至於住處也「秋菊盈園」,他得菊境之深,古往今來無人能及,他的「采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」使菊花成為花中隱士。唐代的孟浩然描繪了「待到重陽日,還來就菊花」的鄉村賞菊之境;其同時代黃巢的「滿城盡帶黃金甲」更是成為今人的談資。到了宋代則是「酒家皆以菊花縛成洞戶」的重陽盛景。明代詩人李夢陽「只今秋色裡,忍為菊花來」和清乾隆帝的「楓葉梧青落,霜花堆白菊」都可見明清時菊風益盛。在《紅樓夢》中的眾首菊詩,更是牽腸之筆。從這些菊花的典故上,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,古代詩人對菊花的喜愛。菊花以它凌霜而放,西風不落的傲骨和其「此花開盡更無花」的氣度被賦予了堅貞不屈的高潔情操,贏得了人們的敬佩與讚賞。
菊花在我國歷史上還表示吉祥長壽,菊花開放在九月,「九」是單位數中最大的數,被稱做「至數」、「陽數」,因而菊花與九九雙陽相疊的重陽一樣,被賦予吉祥、長壽的寓意。「采菊東籬下」是為了食取菊花的保健功效以健康,「悠然見南山」也照應了「壽比南山」之意。
菊花現代寓意的來龍去脈
古代是以菊花祝福或讚賞活者,那麼,為什麼菊花現在成為葬禮之花,用其悼念故人了呢?
用菊花掃墓如同用玫瑰表達愛情一樣,其實主要是「西俗東漸」的結果。歐洲的詞典上出現「菊花」一詞,大約是17世紀末荷蘭人在經商時將其從我國引入之後,18世紀菊花傳入法國,而後19世紀中期又被引入拉丁美洲……以致遍及全球。在歐洲,菊花栽種得最多之處是墓地,因為歐洲的傳統文化認為菊花是墓地之花,如果做客或送人的話,此花是萬萬不可攜帶的。在拉丁美洲,菊花也有「妖花」之稱。可見其在西方的地位。隨著西方文化的侵入,菊花在西方的含義也隨之傳入中國,菊花的哀悼含義逐漸取代了其隱士之花的含義,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墓地之花。
歡迎分享文章到社交網絡:養花網 » 為什麼常用菊花表示哀悼之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