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腥草百科


養花網泡茶知識專區

魚腥草介紹

魚腥草(學名:Houttuynia cordata)為三白草科蕺菜屬草本植物,別名:折耳根、截兒根、豬鼻拱、蕺菜等,客家話稱之狗貼耳。

魚腥草,名見《名醫別錄》。唐蘇頌說:”生濕地,山谷陰處亦能蔓生,葉如蕎麥而肥,莖紫赤色,江左人好生食,關中謂之菹菜,葉有腥氣,故俗稱:魚腥草。”名見《名醫別錄》。唐蘇頌說:”生濕地,山谷陰處亦能蔓生,葉如蕎麥而肥,莖紫赤色,江左人好生食,關中謂之菹菜,葉有腥氣,故俗稱:魚腥草。

形態特徵

魚腥草為多年生草本,高30~50厘米,全株有腥臭味;莖上部直立,常呈紫紅色,下部匍匐,節上輪生小根。葉互生,薄紙質,有腺點,背面尤甚,卵形或闊卵形,基部心形,全緣,背面常紫紅色,掌狀葉脈5~7條,葉柄長1~3.5厘米,無毛,托葉膜質長1~2.5厘米,下部與葉柄合生成鞘。花小,夏季開,無花被,排成與葉對生、長約2厘米的穗狀花序,總苞片4片,生於總花梗之頂,白色,花瓣狀,雄蕊3枚,花絲長,下部與子房合生,雌蕊由3個合生心皮所組成。蒴果近球形,頂端開裂,具宿存花柱。種子多數,卵形。花期5-6月,果期10-11月。

生長習性及分佈

生長習性:魚腥草野生於陰濕或水邊低地,喜溫暖潮濕環境,忌乾旱。耐寒,怕強光,在-15℃可越冬。土壤以肥沃的砂質壤土及腐殖質壤土生長最好,不宜於粘土和鹼性土壤栽培。

分佈範圍:原產於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各省,多生濕地,山谷陰處亦能蔓生。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,四川廣漢市高坪鎮引入田間規模種植,現已帶動周邊鄉鎮近萬畝種植面積,形成目前我國最大折耳根種植基地。浙江、江蘇、湖北、安徽、福建、四川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南、貴州、陝西等地亦有種植。

魚腥草的繁殖方法

魚腥草的繁殖方法分為種子繁殖、根莖繁殖和分株繁殖,因為種子發芽率不高,發芽適宜17~25℃變溫,而發芽率只為20{bf}左右,故一般採用根莖繁殖;春季將老苗上的根莖挖出,選白色而粗壯的根莖剪成每段5~10cm長,保證每段有3~4節,按行株距20cm×20cm開穴栽植,將種莖平放於溝內覆土3~4cm,稍稍輕壓後澆水保持土地濕潤,1星期後可生出新芽。

魚腥草的主要用途

可作食材:魚腥草也可食用,常用於做涼拌魚腥草、魚腥草蒸雞、魚腥草炒雞蛋、魚腥草炒肉絲,總而言之,魚腥草是南方地區的常用佐料,其葉亦可食用。

醫藥用途:【來源】魚腥草的乾燥地上部分;【性味歸經】辛,微寒。歸肺經;【功能主治】清熱解毒,消腫。善治肺熱、肺癰有發熱咳嗽、咳嗽腐臭濃痰者,常與桔梗、蘆根、蒲公英配合應用,以加強祛痰作用。治療熱毒癤腫,可單用煎服,或以鮮品搗敷。

歡迎分享文章到社交網絡:養花網 » 魚腥草百科

評論 0

  • 暱稱 (必填)
  • 郵箱 (必填)
  • 網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