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栽菊花腳葉脫落怎麼辦


養花網泡茶知識專區

文章導讀:

入秋,天氣逐漸轉涼,盆栽菊花開始進入旺盛生長的關鍵階段。這時如盆栽菊花管理不善,容易引起下部的葉片紛紛脫落,形成「鷺鷥腿」、「光腳桿」,有失觀賞價值。


盆栽菊花腳葉脫落怎麼辦

盆栽菊花腳葉脫落的原因

盆栽菊花造成下部葉子枯黃、脫落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兩方面

一是菊花本身生長週期的因素。盆栽菊花在適宜的光照、溫度、水、土、肥等自然環境條件下,菊苗只需要4個月左右的生長期,植株即可成熟,達到孕蕾、開花的目的。菊花屬短日照植物,但這時的溫度、光照若不能滿足花芽分化的要求時,則植株下部中的植物生長調節物質就會發生變化,這時易引起老葉的先衰。因此,凡是秋末、冬初用扦插腳芽培養的菊苗易發生腳葉先落的現象。要防止盆栽菊下部葉子早脫落的現象,首先菊苗要適期扦插,如是秋末、冬初扦插的腳芽,也需要在翌年4~6月更換芽頭,另插新菊苗;再就是在翌年春天上盆後的菊苗,通過打頂、摘心,在植株周圍的盆土內促生新的腳芽,然後棄去老株,選健壯的新腳芽另植於盆內。

人為的因素

盆栽菊花在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期間的施肥、澆水、防治病蟲害等措施不當而造成盆菊下部葉子枯黃、脫落。

盆栽菊花腳葉脫落的原因

採取防止盆栽菊下部葉片枯黃、脫落的措施
合理施肥

菊花本是喜肥花卉,但其生長階段不同,需肥的多少也不一樣。如在各個不同階段施肥不當,也會造成盆菊下部葉子枯黃、脫落。春天定植的盆菊的復壯管理需肥稍多些,應以氮肥為主,多促發新枝葉;夏季扦插苗移栽上盆後,正處於控苗期,這時少施肥或不施肥;秋季盆菊開始旺長,需肥量大,這時應增加磷、鉀肥,但施肥也不能過量,過量會促使下部葉片老化、脫落。

澆水適當

立秋後,盆栽菊花需水量應逐漸加大。但這時澆水過多過少都會使盆菊植株下部老葉枯黃、脫落。再就是要注意澆水或下雨不要使泥水濺到葉片上,最好在盆面上鋪一層乾草,以免澆水或下大雨時,葉子受沾污引起黃葉、脫葉。

防治病蟲害

初秋盆菊最易感染病害和蟲害。病害主要有黑斑病危害植株下部腳葉,造成腳葉脫落;白粉病使受害葉片呈白色粉末狀病斑,由點成行,影響葉子美觀,也會造成葉片脫落。對於病害,在菊花未發病之前,應提早預防,每個月用0.1%等量波爾多液或50%代森鋅1000~1500倍液噴2~3次。蟲害有蚜蟲、紅蜘蛛、青蟲、捲心蟲等,可用氧化樂果或殺螟松1000~1500倍液加0.3~0.4%尿素藥肥混噴,效果良好。盆栽菊花的病蟲害應早防早治,一旦植株受損,葉子脫落,會給盆菊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,也大大降低了觀賞效果。

再有,防止盆菊植株下部脫葉和「光腳桿」行之有效的辦法,是給盆菊分層分階段填培養土,待扦插菊苗最後定植在培養盆中時,首先在培養盆中填營養土1/3,隨菊苗髮根及植株向上生長,再分階段分層填土,直到菊花現蕾填滿盆土時止,盆口只留2~3厘米的水口,以 使澆水和施肥液不往外流。最後的一次填土,再摻入1/3腐熟的干糞末。

採取防止盆栽菊下部葉片枯黃、脫落的措施

歡迎分享文章到社交網絡:養花網 » 盆栽菊花腳葉脫落怎麼辦

評論 0

  • 暱稱 (必填)
  • 郵箱 (必填)
  • 網址